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物 > 人才服务

​2022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熊曦耀

来源: 景德镇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 2022-05-31 14:35 访问量:

熊曦耀同志在航空工业昌飞公司数控加工技术发展、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与发展、航空工业技术管理等工作中多年来兢兢业业,贡献突出,荣获多项省部级技术和管理的奖项荣誉。

率先开展数控加工技术研究并得到应用突破,为国防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做出突出贡献。

2000年初,国家从国外大量引入高端数控设备,但当前由于对数控加工技术的缺乏,这些数控设备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时常是“大马拉小车”。这种现象在昌飞公司同样也存在着,当时昌飞公司一方面与西科斯基公司开展S92型机尾斜梁部件加工合作,另一方面武装直升机开始进入量产,突破数控加工技术尤为迫切。时任工程技术部机加技术室主任的熊曦耀同志,牵头组织解决了数控机加设备群组利用与成组加工、航空大型框梁件工艺改进等批产提效关键技术;通过技术研究与应用,使航空铝合金结构件数控加工平均提高效率50%以上;2009年熊曦耀同志担任了数控车间技术主任,工作期间,组织构建并推动实施数控车间MES集成制造执行信息系统,通过系统运行促进车间整体运行效能提升一倍以上。

熊曦耀同志在开展航空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中,还具体组织承担了《基于切削过程仿真的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技术应用研究》等多项科工局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按指标圆满完成,并且成果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在国家千台数控增效工程中熊曦耀同志积极参与该工程的具体推进工作,不仅在多家国防科技企业推广技术应用,还作为先进技术研究应用的代表,参加了科工局的千台数控增效工程现场经验交流会主办。这些工作得到了各级企事业及机关的高度认可:2010年中航昌飞公司授予昌飞公司首届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2011年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授予某型武装直升机设计定型个人二等功和某型直升机首飞三等功、2011年中航昌飞公司授予昌飞公司总经理特别奖、2012年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授予“十一五”预先研究工作个人三等功、2014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熊曦耀同志为德镇市劳动模范、中航昌飞公司授予管理创新优秀践行者。

勇做智能制造的排头兵,牵头组建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制造车间,实现三个“当年”的壮举,为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树立了一面标杆。

直升机旋翼系统制造在欧美先进工业国家一直作为绝密的核心技术,从来不对外进行交流。随着新一代直升机的研制,直升机旋翼系统动部件开始采用钛合金材料,材料特别难加工,而且结构形式复杂,尺寸精度高,直升机旋翼系统动部件的制造一时成为影响国家直升机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6年,正值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之即,熊曦耀同志 “临危”受命,牵头组建昌飞公司直升机旋翼系统制造总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和奋斗,构建了具有“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特征的旋翼系统智能制造车间,通过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车间的建设,突破动部件制造技术、智能化生产模式运营管控技术、智能仓储与物流技术、自适应加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直升机旋翼系统的制造难题,全面提高旋翼系统的制造质量,大幅提升旋翼系统的生产能力,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工作目标,创造了“三个当年”的昌飞奇迹,提升了昌飞公司核心制造能力,并对国防科研工业智能制造起到了良好的试点示范作用。

这些工作得到了各级单位的高度好评,2017年中航昌飞公司授予昌飞公司劳动模范及“优秀领导干部”荣誉称号、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授予年度“直升机之星”荣誉称号、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授予“十二五”预先研究工作个人三等功。

探索航空工艺技术管理,在航空飞行安全件工艺控制及工艺失效防范PFMEA体系构建取得突破,为航空制造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熊曦耀同志除了数控加工技术外,在承担工程技术部工艺研究所所长期间还承担公司的工艺技术管理体系构建工作,他先后组织构建了工艺精益优化运行体系、技术人员业绩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组织完善了专业技术执行管理规范、工程系列专业技术发展规划管理体系,促进提升公司工艺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了公司科研生产。

在主管技术管理工作业务域过程中,运用智能制造的理念,在基于原有项目过程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组织搭建了技术项目管控平台,该平台具备特征“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基本智能特征,通过流程驱动业务,以表单为载体,实现从项目方案编制立项→过程管控→项目总结→成果归档全过程流转的项目自动化管理。系统解决了以前项目的管控需人工触发管理,数据均需要人为汇总分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问题。该技术项目管控平台已全面实施应用于课题专项、KPI技术专项、一把手创新工程项目及总工艺师系统专项等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技术项目完成率达到86%以上。

随着对外场越来越多的机群,型号飞行安全和部队战士生命成了公司每时每刻重中之重的关注焦点。2014年,熊曦耀同志负责牵头组织构建了公司飞行安全件工艺控制体系,率先组织开展了公司航空产品飞行安全件的识别、控制、追溯等体系构建工作,有力推进了公司飞行安全件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型号飞行安全性能。

2018年,熊曦耀同志回到工程技术部承担副部长,又继续开展了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预防措施PFMEA专项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根据国家2017年新修订换版的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全面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对工艺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及产生的影响组织建立一套可量化的工艺分析方法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程序,针对关键件、重要件以及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产品的工艺制造过程,按专业开展工艺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落实到工艺制造过程管理和监控中,实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提升,该专项在某重点预研型号得到了工程化应用,并逐步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对P-FMEA分析及持续改善形成闭环管控。

2018年因熊曦耀同志的工作业绩突出,并推荐并纳入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库,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授予智能制造一级技术专家称号。

重点牵头组织开展了《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战略问题深化研究》军委科技委课题的研究和《3D打印技术在直升机制造的应用》

军委科技委课题《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战略问题深化研究》:该项目重点是开展调研国内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的基本现状,分析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成效与经验教训,研究提出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的方法策略与战略思考。该项目形成相关技术报告,研究结果得到军委科技委专家组高度评价,2019年军委科技委以此项课题为研究基础,形成《加快推进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智能制造发展有效提升军事系统建设效益》的专家意见稿,上报中央委主席及委员。

3D打印技术在直升机制造的应用:针对直升机中高成本零件超差部位、局部损伤部位的3D打印(激光)修复;用于复杂、难加工结构件成型,采用锻件再机加无法满足要求情况下,实现复杂零件的3D打印成型。开展各项工艺参数的研究,通过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疲劳试验验证等,确定3D打印修复过程工艺参数,实现原材料级的3D打印修复稳定、可靠、可行,整理出一整套涵盖工艺参数、过程控制、性能测试的工艺规范。

组织构建昌飞工艺试验及疲劳试验中心,景德镇市授予其“直升机抗疲劳制造工艺”重点实验室。

2018年以来,熊曦耀同志牵头组织构建了中航昌飞直升机制造工艺试验及疲劳试验中心,重点围绕直升机关键零件抗疲劳性能开展工艺技术、验证及应用研究,该中心目前已完成了工程建设,形成了机加、焊接、3D打印、热压罐复材料成型、疲劳试验等多个工艺试验平台,建立了工艺试验研究工作管理规范,通过实际运行,在机加精度孔加工质量稳定性及抗疲劳性提升、机加提效及智能装夹、自动化焊接工艺参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该中心的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航空制造领域尚属首家,该中心也是景德镇市“直升机抗疲劳制造工艺”重点实验室,正不断发挥特有的功能作用,为提升航空制造的技术水平贡献力量。2019年中航昌飞公司对此项目授予第四届科学技术创新项目二等奖。

组织构建公司机加产品分类分簇及单元生产线建设

2020年6月,熊曦耀同志牵头组建了公司机加产品分类分簇及单元生产线建设创新工作团队,承担了公司重点工程项目“机加关重零件分类分簇及精益柔性生产线的构建”,取得成效:完成机加产品分类分簇的系统分析与整理,完成关重件螺栓、钢钛、异形轴类等多条关键机加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方案,完成420厂房智能车间构建方案及论证,并全面开展420厂房的现场施工及螺栓等5条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开展典型产品的工艺试制,突破自动化产线中自动装夹、自动检测、自动断屑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了一套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车间级的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和质量检测系统,对制造资源统筹管理,实现生产作业自动派工、智能化配送、产线自动化制造。通过智能生产线模式提高产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年产交付目标的稳定节拍,在国防军工进一步树立先进制造的标杆,促进公司在航空直升机关重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